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朝鲜:为什么杀死Qasem Soleimani可能对美国谈判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0-01-08 10:19:28来源:
  2017年,朝鲜和美国似乎正在走向战争,白宫大厅里一场激烈的辩论.

  布兰登·史密洛夫斯基/法新社/盖蒂图片社朝鲜领导人金正恩(Kim Jong Un)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站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立场上发表讲话。该分界线位于朝鲜和韩国之间的军事分界线以南,于2019年6月30日在非军事区(DMZ)的板门店联合安全区(JSA)。如果美国军方对朝鲜进行了有限的一系列打击,这是否足以吓到金正恩,阻止这位年轻领导人顽固地追求核武器和弹道导弹?

  朝鲜的回答,至少在官方媒体上,是一个响亮的否定。平壤警告称,它将对任何针对其主权领土的军事行动作出回应。

  “美国帝国将走向地狱,美国短暂的历史将永远终结,就在他摧毁这片土地上哪怕一片草叶的那一刻,”2018年2月,也就是特朗普和金第一次见面的前几个月,官方媒体发表评论称。

  布兰登·史密洛夫斯基/法新社/盖蒂图片社2019年6月30日,金正恩和唐纳德·特朗普在分裂朝鲜的非军事区散步。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朝鲜是否是认真的。

  最后,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从未下令罢工,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导致金和特朗普2018年在新加坡的历史性会晤。

  但在朝鲜五彩缤纷的威胁背后,总是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平壤正在研制能够到达美国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因此华盛顿的决策者会三思而后行,是进行所谓的“鼻血”打击,还是杀死一名被认为是恐怖分子和迫在眉睫的威胁的将军。

  这很可能是朝鲜对特朗普政府决定星期五在一次无人机袭击中杀死伊朗指挥官Qasem Soleimani这次袭击使中东陷入危机,加剧了德黑兰和华盛顿之间的紧张局势。华盛顿不必担心对伊朗的核报复。但对朝鲜来说是这样。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高级研究员亚当·芒特(Adam Mount)说,“朝鲜就在伊朗旁边,是恐怖活动的发起国。奥巴马政府现在称索莱曼尼为恐怖分子,为暗杀索莱曼尼辩护。”

  芒特说,索莱马尼的被杀可能会加强朝鲜扩大核威慑力量的决心。

  他表示:“如果他们的领导层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可以可信地威胁要付出代价。”

  从“邪恶轴心”到“火与怒”

  当布什总统进入国会大厅发表911袭击后的第一次国情咨文时,朝鲜半岛上知道的人很少--如果有的话--金正日政权即将被列入臭名昭著的“邪恶轴心国”三重奏。

  随后做出的将朝鲜以及伊朗和伊拉克包括在内的决定,以及随后对萨达姆·侯赛因的入侵和推翻,可能有助于说服金政权,它需要核武器来确保其生存。

  平壤尖对于像侯赛因和卡扎菲这样的利比亚领导人来说,这是为什么它需要核武器,为什么在谈判中如此犹豫不决地放弃核武器的典型例子。卡扎菲同意放弃他的核野心,以换取21世纪初的制裁减免。在几年内,他被华盛顿支持的叛军推翻和杀害。

  “朝鲜已经相信美国是不可信的。它已经相信它的核武器是唯一让它的命运与伊拉克或利比亚不同的东西,”范·杰克逊(Van Jackson)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国防部前官员告诉CNN。

  特朗普一直希望自上而下的核谈判方式能帮助他在前任失败的地方取得成功。但在特朗普和金举行三次峰会之后,华盛顿和平壤之间的外交谈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部分原因是信任问题--或缺乏信任。

  双方都指责对方缺乏灵活性,试图达成一项协议,让平壤交换核武器和弹道导弹,以换取解除对朝鲜经济造成损害的经济制裁。

  报道援引金的话说,如果美国放弃核武器,他的国家“永远不会”放弃核武器。“坚持其敌对政策”在一次重要的演讲中发表了元旦。

  他在一次讲话中援引金的话说:“美国称我们的国家为其敌人、‘邪恶轴心’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的目标,并对后者实施了过去70年来最残忍、最不人道的制裁,并对后者构成了持续的核威胁。”

  这个问题归结为外交人员多年来一直回避的第22条。

  如果朝鲜与美国有一种信任和稳定的关系,它很可能会放弃其核武器项目。美国只有放弃核武器计划,才有可能发展与朝鲜的正常关系,取消制裁,并帮助平壤发展经济。

  但是杀死Soleimani的决定增加了另一条皱纹。这证明,特朗普的威胁并非总是虚张声势,如果朝鲜考虑做一些挑衅性的事情,比如试射远程弹道导弹或核武器,这可能会让朝鲜有理由停下来。

  这也可能更危险。杰克逊说,如果金认为特朗普会下令对朝鲜发动无人机袭击,“那么他可能会感到更大的压力,让他的核弹紧扣在扳机上。”

  “有很多关于朝鲜核武器的问题,我们都没有答案,在我们回答之前,至关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做出会增加核不稳定风险的外交政策决定。”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长阳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华科普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华科普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